《如何阅读一本书》共读活动—2016.2.3

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咱们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章。第二章的名字,称之为“阅读的层次”,核心内容是:说明阅读的4个层次,这个章节看起来还蛮容易蛮轻松的。我看了很多人发来的脑图,像姜囡的脑图都已经出来了。好像内容不太多,是吧?这是我的一个感受,但是呢,我想给大家谈4个问题。这4个问题,你不用着急,一点一点往下看。你就跟着我,我说到哪你就听到了哪就行了。

一、看不懂,怎么办?

首先呢,我们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我遇到本书中看不懂的部分,应该怎么办?这个内容是我在看大家第一次作业的时候,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很多人都说过自己看不懂,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到底怎么办呢?怎么办,我觉得你得看看你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你比如说你要学这个书,就是为了娱乐娱乐消遣一下的话,那你跳过就好了。但是你如果是正如书中写的那样,你是一个想要提升理解力的人,并且想要好好的、仔细的跟着我一起把这本书读完的人,我个人建议,你听听我下面的一个说明。

1.作者是什么人

你可以想想看看,这个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个作者,他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你想,他编过《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他的知识是非常非常丰富的。其次呢,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咱们刚刚读了两章就发现,这苦口婆心的,特别负责任。再者,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收敛的人,什么意思呢?他为了给咱们说清楚一件事,如果让他真的去写,我觉得他写这么10册20册的厚度,都可能写得出来。但是他却收敛了,使劲儿收敛住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你看哈,这样的一个人:知识丰富,非常负责,并且极度收敛的这样的一个人,他其实告诉我这样的一件事——就是我的水平不可能达到他的高度,那么他一定有很多事情是我读不懂的。所以啊,我看了大家的很多作业里面都写了,说我基本上都看到89页,或者看到第九章,这个前面呢,看起来好像也没太大问题,越往后越看不进去,越往后越看不进去。我手里拿着马琦博士的这本书,马琦博士的这本书呢,也恰好是87页,第七章刚刚读完。

2.看不懂-死磕到底

那么,如果看不懂,怎么办呢?我个人建议,你看看,看不懂,就跟它死磕,想尽一切办法跟它死磕,你一点一点地啃、一点一点的弄清楚,不要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原因就一件事情-这是经典,经典值得你花3个月、4个月的时间去阅读。唉呦!我特别不喜欢别人问我说:“哎,这经典多少页啊?我多长时间给它看完?”所以呢,这个部分,我通常都会这样跟我的其他的学员说:“遇到高手啊,就不要卖弄。”《弟子规》有一句话叫:“尊长前,勿现能。”不要在你尊长前,在水平高的人面前去显摆你的那些小机灵,抖落你的小聪明,老老实实的,一点一点的,不懂就是不懂,不明白就打上问号,然后去看,反复反复的,对吧,就可以看明白了。这是我在咱们第二章开篇要说的一个事情,那么大家打开书。第二章其实特别简单,16页到21页,一共就4页的书,这4页书讲的东西也特别特别的简单,就讲了阅读有4个层次,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呢?他在前面还跟你扯了一段东西。

二、从管理学角度理解本书及作者

今天在微信群里边,我给大家发了一个公式,我在朋友圈里也发了。这个公式啊,我发出来,很多人看了不理解,看不明白,狂猜,尤其是坚果姐,拼命的猜也猜不出来这公式究竟是什么。我要给大家讲的事情呢,就是你要跳出这个东西本身去看待这个问题,而这个公式,一旦你去理解了这个公式之后,你基本上在阅读这本书,就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儿了,你就是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不要站在它的原地理解。

1.管理效果公式

换什么角度呢?就是从管理学的这个角度切入,来辅助理解本书和作者。所以管理学上,我想先给大家一个公式,叫“管理效果公式”。这个公式啊,是Fm=QiPGMi+E。然后今天让大家猜了,我说谁能把这个公式猜对是什么意思,我送上1万元的红包,还没见得有人猜对。

2.管理效果公式定义

我们来看一下公式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首先,“Fm”:我们指管理效果,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你的管理手段投入了之后,所要带来的一个效果是什么;“Qi”:指的是问题分析及界定还有问题分类及分层,其中,“Q”指问题分析及界定,“i”是指问题的分类及分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P”是指目标明晰度;“G”指目标有效性;“Mi”指的是管理手段的多样性、有效性,同时,“i”表达的是管理方法的分层及分类,而“E”是指实时效果评估及反馈。 这就是我给出来的一个公式,看这个公式感觉:唉,好奇怪啊,这是个什么鬼!怎么我看不懂?它究竟是要说一个什么样的事儿?看不懂也比较正常,因为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做管理的工作,但是就是有的人能看得懂。这个公式呢,主要指的是定性分析公式。注意!是定性分析公式,它不包含着量,也不包含着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也不包括量级变化所带来的总体影响,它就是定性分析。就是告诉您,哪一个才是关键指标。 这是个什么意思呀?我们要这样理解,就是在整个生活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会遇到问题、遇到困扰,遇到各种情况,我们通常会解决它。那么在管理学上,一个管理手段的投入,他其实是有场景的,是有原因的,有一定范围的。一定要知道管理手段是要有范围的。比如说你一个人要做计划,做计划的时候,你的水平很低,然后你现在就是有拖延的问题,你去用年计划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就有问题。也就是说,你的目标管理的手段不足以解决你的这个问题。这是在管理学上我们通常见到的一些例子。所以任何一个管理手段,它其实都是针对问题而产生的。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多常见的例子,比如说,你的脑子里都乱七八糟的,那么你的管理手段是什么呢?写下来列清楚。如果说你的积累不够,或者你的积累不足或者量不行的话,那你就短时间内高标准投入。这都叫管理手段。所以,如果我们抽象成一个公式来看的话,你其实会发现任何一个管理手段所要达到的效果,他跟管理手段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所要背后对应的目的、你要达成的目标、手段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你所具备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你不能会的一些管理手段,都是假的、错的、没用的,那不行,对吧。你要有多样性,还要有有效性,并且你对你的管理手段要分层分类,这些元素的有效组合,再加上实时评估,这些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对管理效果进行综合提升。 讲到这里,很多人不明白了,说,“唉,有病吧,明明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你上来摆个公式干什么?这个公式,其实,你一下子就能明白。

3.用管理效果公式看阅读

所谓“管理效果”,我们其实也要知道,读书也有阅读的效果,那你阅读的效果就会出现,阅读里边存在什么问题?有的人是看不懂、看不明白;有的人是看了记不住;有的人就是整理好了之后觉得不知道怎么用;还有的人是感受多但写不出来,他的问题种类各不相同,为什么把“Qi”放在前面呢?主要的目的,要指出一点是:要以问题为导向。那你比如说对于一些简单的,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已经读完了的基础阅读的这个层次,这个方式它其实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你不认识字儿、读不懂、不明白句子意思、不知道词汇、不能熟练等等,它其实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你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要考虑一个目的:你为什么要用这个管理手段?你用这个管理手段要解决什么?大家要知道,“P”这件事情啊,目的的明确度、明晰度,这个是有效解决心态上的问题。昨天讲了主动阅读,你没有这个主动的心态,其实主要的就是这个目的不够清楚,那么也不知道自己要达成一个什么目标,所以管理手段就会乱用。而如果真正要解决这个阅读效果的问题的时候,其实你要考虑:我当下遇到的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然后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评价,来实时发现问题是否发生变化,然后调整你自己的管理手段。这就是这个公式。 那么我们放在读书上来看,其实你应该拥有大量的“Mi”,也就是说一定要具备很多很多的管理手段,比如说阅读的管理手段,咱们举个例子吧,拆书帮的“RIA读书法”,比如说“分析阅读”,比如有一个是“四字母阅读法”,就是什么“WMND”,还有“划线阅读法”,还有“书籍的评估七步骤”。然后呢,再有“速读阅读法”、“整体性阅读法”,还有书上列举的各种各样的阅读法,那么这些阅读法,其实你都是要去学会去练去用的。你为什么要会这些东西?你要把这些方法有效地存储起来,并且在出现不同的“Q”的时候,随着“Q”的层次不同,你要使用不同层次的“Mi”。 好了,那这个公式咱们看一下,如果放到书上来,你看一下这个书在干什么?它其实给你提供了大量的“Qi”,“PG”,“Mi”,也就是说告诉你,在不同的“Qi”状态下,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用什么样的“Mi”,来达到你的目标,达到你的“G”,这就是这本书,其实要告诉你的事情。我们提炼成一个管理理念,你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公式,你可以扩展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不同的层面里面去,是吧? 这个环节,我不知道大家都能不能够理解得了,但我估计像王浚宇、李秀燕这样,我们常年搞这些事情的,很有可能,一看就知道这是高价值的事情,对吧。那么我们所掌握的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读书上,还可以应用在哪呢?就应用在不同的、各种各样的领域里面,你只要涉及到解决问题上,他都要用到这个公式。这其实是管理效果,也就是你的问题解决效果的这样的一个公式。那么在这个公式中,特别出现了一个“i”,其实“i”就是要分类和分层,你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说“大炮打蚊子”,或者“杀鸡焉用牛刀”等等,就说管理,它是一个成本的投入,你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不要投入大成本,是不是啊?所以为什么要分层?为什么要分类?为什么要分级别?其实就是不断提升管理效果,让管理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而已。

4.从管理效果公式看作者

所以,当我们澄清了这个问题之后,你再次用管理效果公式来看待作者,作者在干什么呀?作者在澄清定义。澄清定义是什么呢?是什么——分类。分类之间的一些区别,你比如说在最开始,他会说这个什么有指导的、没有指导的,还有就是其它不同的读书方法。那么,作者在澄清定义,作者在分类,他把阅读的要解决这些管理手段的投入、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类,作者在列举方法,比如说,阅读的态度管理,还有阅读的技术,包括后面的各种各样的层次中的不同的技术。 还有作者在定义方法,它定义方法的方式。什么叫“定义方法”,就是他在讲了一种方法的时候,他不是直接告诉你说,你就这样就行了。他其实给你拆开了,我在这写了,叫“刻意训练”的方式。就是他把一个一个技巧给你直接拆到最底层最底层,让你你一点一点地去了解这个技巧里边的一个核心的事情,而这个部分,其实我在这加了一个关联,这个关联叫“慢方法实现快增长”。这个课啊,我在威海本地上过,没有在线上开。它其实啊,这个部分呢,是用来打通的最好的一个环节。“刻意训练”,这个地方我不展开,因为咱们不是上课,只是分享。关于“刻意训练”,大家尽可能的去查一查这个词,它的意思非常深。 比如说四个层次的阅读法,如果说你想要知道刻意训练要怎么练怎么做,我个人建议你几条:第一个呢,就是你要避免自动完成,就是你在学东西做东西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哗”的一下就做完了。比如说打篮球投篮这个动作,投篮明明是3个动作:抬大臂,然后弹小臂、压手腕儿,这样3个动作。但是如果是个菜鸟的话,上来就做一个完整的投篮动作,基本上是练不好的。这就叫“刻意训练”,避免自动完成。我在私导班上会安排很多这种刻意训练的活动,那么咱们这个读书本身也是刻意训练。刻意训练它有一个特点,你看似慢,非常非常的慢,但是它成长起来的速度、拉升速度很快。所以作者定义了一些方式和方法,这个方法他都是用刻意训练的方式来定义的。 另外,作者对方法进行分层,比如说4个层次的阅读法,每个层次的细分阅读。所以你站在管理效果的公式上来看,比如说他提供了很多很多效果给你、很多很多公式给你,也提供了很多很多的问题,以及问题和方法之间的对应性,它提供了方法给你,提供了问题给你,以及这个之间的对应性。那么,这些东西,其实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来想去,苦口婆心,极负责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吧?

5.第二章作者究竟说了什么

好,那说到这,咱们可以看得到,开篇他究竟讲了什么,第二章第18页开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什么。他其实是对上一章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这个公式的辅助。你看,他讲的目的不同,什么目的不同呢?你在学习的时候,采用的目的不同,那么你实践的东西就不一样。然后他又讲了方式也不同。目的不同,方式也不同,基本上就讲的那些东西,他就总结了一下。其实我觉得对我的这个“管理效果公式”也做了一个补充。所以我们如果要正式开始阅读之前,首先先对他这个部分有一个了解。

三、层次or级别

那在18页最后一段,作者强调说有层次和种类的区别。但他说的,真的对吗?我个人认为啊,这个地方应该叫做“级别”。为了把这个事情弄清楚,我也查了英文的原版。他这个部分呢,命名为“level”,“level”其实是一种级别的概念。为什么我要这么说,为什么我要强调?其实我看这个层次这个部分,我觉得他不是那种感觉,理解起来很不舒服。所以我就想给它调整一下,但是区别是什么呢?种类是一样样的不同,层次是不断地递进,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的。但是啊,我发现整本书在讲的时候,它并不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并不是上层就包含下层的一个关系。我觉得他不仅仅是包含的关系,还有的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一个扩张,还有的是在难度上的不同。所以这两个值,我觉得都有点不同,所以它分成了4个不同的能力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级别越高,所需要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我希望把这个部分说成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如果非要用层级的话,我就觉得要用同心圆,里边的基础阅读是小层级,然后再展开一个层级,再展开一个层级,而且还要加一个纵轴的难度的级别,这是我对这个部分的理解。

四、阅读的层次

好了,那我们来看一下本章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阅读可以分为哪些层次?分别是什么?

1. 基础阅读

来看一下19页,19页讲到的是基础阅读,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脑图上大约做了一些分类,把它分清楚。首先,是基础阅读的状态。什么叫状态呢?那要澄清一下。我前面有一个公式,所谓的状态就是对问题的具体描述,以及对于目的的澄清。这就是一个状态。对于基础阅读来说,状态就是识字,摆脱文盲,可以阅读不同的书,可以阅读理解并且比对观点,这都是书上的一些话,这是一种基础的状态,你可以问问自己,你达到了吗? 我们来看一下基础阅读所需要的能力。这里边有几个点我觉得很重要!很重要! 第一个点是将符号转换成意义,这个点中“意义”这个词,傅佩荣以前讲过,意义是认知的可能性。认知,我们就不展开了,咱们不是讲课。一个符号,它其实是不具备意义的,那你要是想要它有意义的话,你需要的脑中形成一个认知关联。也就是说,生物学上就类似于神经元的打通。基础阅读,它其实就是打开了认知的大门,让你能够懂得认知,让孩子可以把大脑中的符号和认知进行关联的一种方式——这就基础阅读的基础训练,作者在后边有具体的一个说明。所以这就是它的第一方面的能力。那么关于这个能力,咱们这本书读完以后,我后面还会给大家再来领读一本叫《思考,快与慢》的书。那在《思考,快与慢》里边,对于符号和意义的关联和转化这个部分的讲解就深入多了。 其次,还有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就在基础阅读的第四层次,就是让我们读的更快。也就是跟那些只认识字的人去对比,所以在这个层次里边的主要问题,问的是:“这句话在说什么?”你如果说你有了基础阅读的这个能力,你至少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话。我个人觉得这个部分也很难,我发现很多人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话。要不就是不听,倾听上出问题了;要么听了之后,无法理解,无法抽取出对方的具体观点是什么。 好,问题我们就不强调了,我们再继续看,为什么会掉入这个层级的?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一个人,本身可能水平已经很高了,比如说大家都在这个层级了,是吧?你为啥还要掉到这个层级呢?很有可能是……比如说字不认识啊,像是让你现在去读一个世界语的文章或者孟加拉语的文章、古希腊的文章,你有原文读,你可能不认识字儿,还有一种呢,就是字你认识了,却不懂意思,这个咱们经常见得到。说,“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认识,合一起就不认识了。”对吧!比如说乐视的“生态化反”,你懂吗?你来说一个看看,“生态化反”是什么意思?还有一点呢,可能是出现的这种背景不理解,或者缺乏相关认证。这书里边都有介绍,包括技术性问题、早期教育的问题等。 作者继续呈现他婆婆妈妈的一个老妈子的身份,又在说了,说这个市场上搞速读的这些人,其实也不错了,也能解决一些问题,并且讲速读的这些人,解决的问题就是基础阅读的问题。但是,他只能解决这个能力级别的问题。比如说作者其实在这,对它进行了一个评价,而这个部分的评价,在第三章,关于基础阅读的部分,他又继续的深入做了评价,这就是关于基础阅读。

2.检视阅读

再来看第二部分,称之为系统性略读,或者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部分。那检视阅读呢,他在书中说了,可以看20页,检视阅读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略读,我在这儿也特别强调了一点,它的状态是阅读速度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抓出一本书的重点。这个短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我们可以提炼“一本书”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一本书”称之为“事物”,而“短时间”呢,通常都是既定时间内,也就是说从既定时间内提炼出一个事物的一种特点。这个东西啊,就我下面写的能力——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事物的能力,这是一个要求非常非常高的能力。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层次简单啊,你要能一下子能找出他的关键点,他要谈什么。所以我在下面列举了一下它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你在阅读的时候,快速读要概括观点,找到这些观点,然后通过观点和观点之间形成结构,把结构变成一个体系,最后用一种方式去把它表达出来。 这个方式我给了一个公式,这是结构性思维的一个基本公式,结构性思维的公式-就是在序言的基础上通过ABC等等等要点说明了G。比如说,美国阅读现状发展到当今的情况下,作者从历史、技术(技术细节、技术应用、技术前瞻)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这个就是可以概括出一本书,或者说一个事物概括出的一个公式吧,这是一个很强的能力,大家需要持续去训练才能练得出来。好在书中给了各种各样的指导。 那么在这个部分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的都是表层的理解,书中已经写了,主要是说这本书谈什么呀、有哪些结构啊、哪些部分啊、属于哪些类别呀……这个部分的问题,和第一个阶段的问题就已经不同了。第一个阶段是深入在具体细节上讨论,第二个阶段检视阅读,已经拉升在高度上对它进行整体观察。你如果懂得结构化思维的话,其实是这样的,这个检视阅读,是你至少要拉出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大纲。第一级是观点级,第二级是观点支撑的核心观点,第二级是核心观点支撑的相关的一些事,第三级呢,就是他怎么讲的这些事。至少应该拉两个级别的大纲,你才能把它说清楚。就类似于我讲的这个整个目录的时候那种讲法,其实他使用的方式就是对一本书进行整体的理解,仅仅是你整体认知一下,感受一下、认知一下这个事情,你达不到理解的水平,理解的水平必须要往深入往下去走。 但这个部分我有几个特别说明,就是第一个,通过短时间对事物的整体理解这件事非常非常的重要,书中也强调了重要性,这个的重要性在于你不至于因一个点而且导致失了全局。这个事情经常出现,比如说我们,有人给你安排了一件事,你拿来就是做,我觉得这种方式都比较蠢。那你很应该干什么呢?应该要问一问,这是个什么事?我做这件事要怎么做?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对吧?噢,这个事都需要哪些具体的一些支撑?思路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个呢其实就是一个短时间对事物的一个理解,理解了之后再动手,书中也已经对这个部分进行了强烈的说明。 然后我想说,这个部分也是“框架性学习法”、“整体性学习法”的切入点。你如果未来期待的更多的是让你的思维走得更远,这像很多人在点评我的时候说,“唉,易仁永澄老师这个思维,真的是太棒了、太清晰了、太精准啦。”等等……你最好是把这个部分给他练好。很多时候在上课的时候,大家都会问一下,说,“唉,这节课上什么呀老师?你能不能说一说呀?”是不是?你看你上一节课的时候你要整体理解一下,读书的时候还经常就忘了——拿开书翻开第一页就去读了。对不对?其实你前面很多都是重点,大家已经从我解读前面这个部分就能看出来,对吧?尤其是在你能力水平低的时候,我个人建议你上来就不要先上来就搞精读,搞框架,中国人这种思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是向上的思维,不是向下的思维,你要是向下的话,特别容易卡壳儿,而卡了壳呢,你又没有那种正向的激励,你很容易读着读着就把书放下不读了,是吧?关于向上的思维,举个小例子吧,比如说大家有没有看过那个坛祖啊,就是六祖坛经,还有你有看那个《大藏经》写500多本,然后中国人怎么搞呢,这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诗就搞定了,或者是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完了。你看,或者是人家的各种各样佛经里,咣咣咣给你讲一大堆,中国人说,“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看,这就是向上的思维,我们其实可以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特点去阅读,先让自己感觉爽起来,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去搞定那些小困难,你在框架中搞定困难,要简单多了。

3.分析阅读

第三部分叫“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呢,它的状态,其实是全盘、完整、优质的阅读方式,你可以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这个部分我之所以特意标出来啊,后面那句话,其实我写的这叫做用顶级的方式、顶级的标准,你能达到多少标准,就达到多少标准,这就是你能搞的所有标准。比如说这本书,这本书我的分析阅读已经分读过3次了,这是第3次。而这一次分析阅读的标准,我整体又提升了,包括关联、想象,跟我所有的东西进行打通,都做到了这样的一步。 那么,这个里面其实专注高标准,这不用说了,结果导向,你一定要让这个本书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大家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是作者自己说的一句话。大家要知道“成为”,怎么成为呀?一看作者说得很浅,成为要说要写的,对吧?你看我这两步都做了,我写在脑图里,说给大家听,是不是啊?那么这个部分啊,请大家知道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就行了。这里面也有些问题啊,作者怎么展开的?作者有什么观点?我认为作者说得对还是不对?那么对不对,原因是什么呢?作者说的这个部分,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未来要怎么用啊? 我在这自己有个体验,也有个建议,我希望大家能够听一听。

  • 第一条建议是,你凡是见到经典,尽可能分析阅读,你分析阅读的总时长,你可以在4个月、5个月、8个月、10个月、15个月、20个月……都可以。但是遇到经典尽可能的去分析阅读!这个事情啊,我在后面某一个部分有说过。
  • 一次分析阅读的时间,单独一次,就每一天呐,分析阅读的时间,不要超过3小时,特别烧脑。我看了一两个小时,就已经崩溃了。平时按照我的速度来说,一两个小时看半本书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分析阅读一两个小时,也就是看十来页书,十页左右吧。
  • 然后呢,我建议大家每两个月分析阅读一本书就可以了。就是你用两个月的时间啊,比如说我分析阅读完了一本书,然后可以停一停,停两个月休息休息,然后再分析阅读下一本书,没有必要每一本都这么搞,没有必要天天的那么搞。这个事情我深有体会,一会儿我们说到主题阅读的时候就知道。

    4.主题阅读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的状态是针对一个主题,采取多种方式获取资讯。大家看,我已经把这个部分转换成我自己的说法了。我并没有按照书里的说的其他的样子,我说的是针对你一个主题采用多种方式获取资讯。 1972年的“多种方式”不过是读书、看电视,而我们现在的“多种方式”,就比如说听课,比如说其他。我在这也举一个反例哈,我司一同事今天打电话给我,说:“老大你讲的东西,我到现在还没听。”我说,“你为什么不听啊?”他说,“我想自己看,但是我看不进去,所以我不听。”我说,我说:“你呀,这哪有必然的相关性呢?”他说:“不行啊,我这样就会被你框住啊。”等等等等,说了很多。其实这个事儿就在这儿,你针对这样的一个主题,有多种方式获得资讯。你自己读,可以获得资讯,你在我这儿听,也可以获得资讯,都是获得资讯,重要的是你回去把它整理成自己的。 那么,在主题阅读中还有一点叫做……我给它起的叫做*“石沙土林”过程。“石沙土林”过程是这样的,就是你要把得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全部把它打散,从石头打成沙,打散,打散了以后排布,把它排布成知识,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知识点变成土,然后在这个土上围绕着你的观点建树林,而这片树林最终将形成框架式的一个体系。所谓的框架式,你比如说,我们用最常见的框架式模型,你如何认识事物呢?比如说有人问你一个问题:“唉,你如何认识事物呀?”你说:“我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框架式模型!”“什么框架是模型啊?”“5W2H框架式模型!”所以呢,你就可以用主题阅读帮助自己,形成“5W2H”或者形成我在博客里面写到的那个“掌握精通4层次法”,你都可以形成认识事物的一个具体的一个模型,而这个就是主题阅读的状态,或者说你如果期待形成类似的模型,你就要用主题阅读的这种方式,而只有用这种方式,效果才能达到。 那关于主题阅读我也有一些体验,有一些建议。
  • 主题阅读要越早开始越好,第一次的主题阅读越精细越好。你可以选一个小主题,比如说,如何提升执行力,选个小主题,然后选择的每一本书都用分析阅读的能力去阅读。
  • 完成一个主题阅读后整体效能会大幅度提升。我给大家说一说我的一个感受。我的第一个主题阅读:个人成长这件事。个人成长方面,一共读了118本书。共耗时31个月才完成了第一个主题阅读。你可知道多耗精力。然后紧接着的第二个主题阅读就是:财富。这个主题阅读呢,大约也就8个月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财富的一个理念,财商的一个理念、理论体系。第三个是:生涯。生涯就用3个月就够了。我啊,那按我的标准和要求,我就是应用标准的,不是理论研究标准。在应用标准上,我的生涯上的支持就可以了,后面精深是精深的事情,但是主题阅读就完成了。所以你会发现,这个时间其实会在不断的变短。
  • 我其实也特别想跟大家说的第三点啊,尤其是那些表现比较不错的,尤其是你身份是越读者,但是被封印住了的那些伙伴,你凡是完成了主题阅读之后,你尽可能将其产品化。 我会给大家提供很多很多服务和帮助,帮助你把你的这个产品化。还有知道,这是一个IP变现极为容易的时代,极为容易的时代!每过一天,你的IP变现会更容易、更简单、更轻松、更便捷、更有效、更容易转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收入。我个人建议,不要让你的价值,随随便便地淹没掉了,这样真的很不好!所以,完成一个主题阅读,就想办法去把它产品化,而这个部分,我可以帮助大家去完成。

    五、前面我们都说了些什么

    好,那我们来看一下,其实我们今天在这一章讲了什么呢?这一章不过就讲了一些阅读的分层,主要是这个方面的事情,包括4层次,包括我给大家讲了一个理念,你要基于这个理念才能把这个事真正的理解清楚,理解明白才行。那这是这个部分。 我们下面来看今天的下一个部分,也就是关于基础阅读的部分。这个部分看似页码比较多,但是他说起来就很简单。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他说起来很简单? 其实,仅仅是对“Mi”这个东西的一个细致说明,也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方法拿出来说明。你站在一个管理的思维角度上来看的话,什么东西最难?就是问题的澄清、目的的清晰、目标的明确,以及方法的对应。这个部分是最难的!而这些东西都有了以后再具体把方法讲一下,那都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已经变得很简单了。所以,咱们来看看这个部分,他也就是个技术层面的事。这一章就是讲基础阅读,所以,你站在管理者的视野上来看,你把这个部分当成资源就行了,只不过他把这个资源又进行细化和分层了。在这个部分呢,我整理了4大问题,4个部分的问题。而这4个部分的问题啊,基本上对我来说,每个部分都有用,但是对于我们这本书的主题来说,以及对于2016年我们来读这本书来说,这第二个问题有用,其它的问题都没有用。虽然它有价值,但是它对于这个主题来说没用。

    六、第三章 基础阅读

    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个。第一个呢,就是从,22页一直到24页的上半部分,仅用了两页半的内容来讲解。大家知道吧?这个从22页到29页,一共7页的内容,他竟然用了两页半来讲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级阅读教育全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简单来说,它的原因就3点,就是政府这个教育的从业者,以及教育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一个结果,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一句话,没什么别的可讲了。但是我想啊,前面说了,不要嫌高手磨叽,高手磨叽一定有高手的原因,对吧?经典里边之所以磨叽呢,肯定有原因,你即便是看不懂,你学点历史也可以呀,所以我就抱着学习历史的这个念头去看的。

    (一)美国初级阅读能力全面发展的原因

    美国教育全面推进,也就是说它从建国开始,就在推广全民教育,他最早推广了全民教育,并且推促了工业化的整体发展。所以,它的全民教育必然带来了这样的问题,就是对于阅读的需求量会增加。这是必然带来的问题,对吧?而作者肯定了这件事,但是作者还说了,里边有很多问题,它里边说了一句,叫“总括而言”,对所有的问题概括起来说,其实是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教不同状态阅读者的手段,并没有进行有效区分。比如说有动机和没动机。我们总结就是这句话:不同状态的阅读者。首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问题进行了分层,是个“Qi”;手段没有进行区分,这是个“Mi”。也就是说“Qi”和“Mi”并不等同在一起的,并不能有效的适配在一起。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即便作者认同全民教育发展,但是他觉得做的还不够,效果还不行,这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他说的就多了。他说了一个阅读教育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呢,磨磨叽叽的说了一个改进的路径,从ABC分裂成发音法和视觉法,从本来是认字母分裂成用说的和用看的,而用看的又变成了默读,用默读又回到了发音。这个部分呢,我其实就要跟大家说一说,就是我以前用ABC阅读法学韩语,韩语就像中国的拼音一样,他们两个拼一起就行了,所以你只要认识那个字母,你就可以把韩语读出来。 我现在的能力,就是路上只要出现了韩语,我就可以读出来。但是,有什么用呢?读出来,我都不认识……所以,这就是ABC教学法,它可能存在的误区。而这种误区啊,我对教育历史为不太懂,没有那么多研究,我不知道从古希腊开始到现在,原来是这种状态的。 那么,紧接着就是发音法。发音法,它里边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就是猫坐在帽子上。这个事情啊,你放在国外去念,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复杂的,但是我觉得放在我们这,放在中国可能更难一点儿。猫和帽,他的发音的是比较类似的,是吧?那么这个发音法,它重点就在于把语音和意义以及符号之间进行了一个关联,尽可能的让人可以会说就可以会懂,可以理解、能听,后来呢,慢慢又出现视觉法和默读法,然后又转到发音法,等等。 说来说去,作者的评价,他觉得阅读教育改进得还是不错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觉得批评家总是在抨击这个体系;第三个,是他认为,只要是在学校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学校就会被批评家批评,而这种批评呢,就会带来开心。他不置可否,但是,他觉得,批评家的存在,至少带来了改进。所以我在想吧,真奇怪,磨磨唧唧的,到底在说什么呀,是吧?唉,讲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讲它呀?他说高中和大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你比如说,看23页的下方,我们高中和大专生,日益出现什么,问题突出。我就在想啊,他是不是要推导出——基础阅读教育很重要呢?所以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自己也理解得不太明白。 最后一点,教育研究者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这个成果写了一堆。这个成果我虽然不太明白,但是我从这些成果中看到了一些重要的意义。我感觉啊,你想啊,他一个作者站在一个高度上说,这个东西不错,那个东西也挺好的,这个东西也不错,这种感觉是什么呢?这种感觉是居高临下的一种感觉吧。然后呢,他其实基本上应该掌握了这里边的相关内容。所以我觉得他这本书里面应该包含了他们所有人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和点吧。 后面说,这作者,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先生那种感觉。

    (二)基础阅读能力的四阶段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基础阅读,这个级别的能力还可以分为哪些阶段,它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这是这本书中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他却没有给出一个很多的一个笔墨来说这个部分。在这个部分呢,他大约是从24页的中下方,一直到27页这附近。那么这个里边啊,我简单来说一下,他分的阶段分成了4个阶段。4个阶段,分别叫阅读准备阶段、初级阅读阶段、快速建立字汇和精炼强化。这样4个阶段,并且我在上面标注了时间。

    1.阅读准备阶段

    从出生到小学之前,六七岁这个时候做的是第一个阶段,这个时候要做一些身体智力语言、个人这个方面的一些必要准备,而评价这个阶段的是靠一些评价体系和经验丰富的人来做。作者苦口婆心的告诉父母们说别急,别急,别急,别急,啊,不要着急。那些着急了没有用,并且着急了有坏结果。这个环节,作者也很人性的理解了一下父母。你看,大家都差不多,人家的孩子已经会说话,人家孩子已经开始各种各样,你就不行,你就催着你孩子。他说别着急,不差那么一个月两个月。孩子呀,人生是一次长跑,不用着急在起跑线,早一步晚一步。 关于这个部分,也有是6到7岁以前的这个部分,我自己有个建议,就是尽可能少接触那些色彩变化剧烈的这种输入。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看一些图像,比如说,给孩子看一些绘本,这个没有问题,他是有色彩的,但是色彩不会剧烈变化。什么叫色彩剧烈变化?比如说iPad的游戏,然后电视,这些东西尽可能让孩子先隔离开。这种剧烈变化不一定是好事。

    2.初级阅读阶段

    第二个阶段,小学一年级的能力,就是识点字儿。你看人家特别提出来了,我在这儿加了个小绿旗的表示,不仅仅识字,要喜欢阅读。这一点多难呐,对吧?我在后面有写给老师的一些话,等到后面再说。

    3.快速建立字汇阶段

    紧接着,第三个阶段,就是字汇的增长,你的词汇增长了,你学到的东西可以运用。那么这个状态呢,虽然可以有不认识的词,但是你可以通过上下文对它进行理解啊。就类似于咱们高中做的那个英文的阅读理解,大约是这种感觉。然后还要学会不同目标,不同领域的阅读法,还可以为自己的目的开始主动阅读。你看,这是第三个层次,而且这个能力水平被称为“功能性读写能力”。也就是说,你可以做一些功能性的操作,比如说,填表啊,写一些简单的,比如,“妈妈,我出去玩了,你不用等我吃饭了。”等等这些事情。

    4.精炼和强化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称为精炼和强化,在技能上没有什么提升,但是要求熟练度上要不断的提高,而这个部分,主要都是在高中之前完成的。书中特别强调:完成了基础阅读,其实已经拥有了上高中的这个能力了。那么这个部分,我上面还想再加一个,就是要开始具备举一反三,虽然这个举一反三是无意识的,但是要去为这个,这个方面的能力。

    5.联想-发展心理学

    那么讲起来很容易,但是我讲,我自己看到这儿的时候,直接联想到了我学习到的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对于这个年纪,其实我只列出来的小学这个年纪。这个年纪之前,他进行了这样的一个划分,0到2岁,2到6岁,6到12岁,11、12岁,11、12岁以后。咱们看一下,它有一些区别。你比如说0到2岁这个,这个呢,它其实是一种我们称之为“建立客体概念”,客观的“客”,客体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这个孩子会不断地形成一种对客体、对事物的一个认识。这就是他形成了说猫坐在帽子上,这样的一个能力。 它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呢,0到1个月,追随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消失了,他就不在理睬了;1到4个月,有意识看着物体消失的地方;4到8个月,努力的去寻找那些被隐藏的物品;8到12个月,这个客体概念开始出现了,它慢慢慢慢地出现了,他寻找并发现未见转移的隐藏物;而12到18个月,他可以寻找并发现位置变化的物体;18到24个月,就两岁的时候,他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客体概念;然后2到6岁,它称之为“前运算阶段”,也都说,你看,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基础准备阶段。比如说这个阶段有一些特点,先不说了,这是基础准备阶段。 再往后6到12岁,而这个部分被称之为“具体运算阶段”,其实这个阶段就是符号和意义进行关联了,他已经开始理解数量的关系,也可以懂得什么叫做守恒,也可以明白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比如说高、中、低这样,那么他的思维形式开始从内容,不断地摆脱,不断地摆脱,开始拥有一定的逻辑性,可以进行推理。而到11岁以后,这个阶段可以形成“运算阶段”,也就是说,它可以理解一些,比如说类似于X这样的东西。你就会发现我们在教育的设置上也是这样的。前两天家里有个小孩,一年级,他正在做一道题,他做一年级的题,大约就六七岁。六七岁这个阶段啊,他大约还不能建立守恒的这种概念,这个等于这个他还不行。所以呢,他问我一道题,几只鸡,几只鸭,几只兔子,一堆鸡,一堆兔子,一共多少只,问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他就没法算,而我呢,会直接抽象出x和y来进行计算。我这就说多了,但是这个基础教育,基础阶段的4个层次,他一定是跟发展心理学极度相关的。那这个部分就说这么点,剩下的部分大约快点说。

    6.无法提升阅读能力的原因

    孩子无法提升这个层次的原因,我想呢,我就不多说,书上都写得很清楚,环境不不支持,各种不支持。最重要一点,就是你家长去跟别的家长去攀比,比来比去的觉得不行,又去加强这个一般的、最基础的这个能力。当你拥有了这个能力之后,这第一层次的能力,其实你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书中虽然给成熟加了引号,但是他认为你的阅读能力已经成熟了,你可以上高中了。 那么,即便如此,也不是我们书里边的读者,这个书里边的读者,你不仅要成熟,还要熟练的掌握,因为你要能理解。 这个部分他又关联了一下之前他讲的东西,也就是说辅助型和非辅助型。所谓辅助型的,他说,经常就在这个阶段里出现。关于辅助型,我们在上一次讲完了之后,很多人提出了问题,我在这儿再澄清一下。所谓的辅助型,你只要记这样一句话,叫“及时反馈”就行了。你只要提出问题,立刻有人或者有方法,有事物给你反馈。这就叫做辅助型。你比如说上网搜东西,你一搜就出来,一搜就出来,这就是及时反馈的。答疑会、上网搜东西、头脑风暴碰撞等,都是属于辅助型。这就是他讲的这个部分的内容。

    (四)成功的教育什么样

    作者说到这儿,其实技术层面的事情已经完了,他立刻转换成这个忧国忧民的老先生的状态。从最简单的出发点出发,开始关心什么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他说高中是什么呢?高中你得会分析阅读。然后大学呢,大学你得主题阅读。 我这里边都分别有一个反思,大家可以看一下。对高中里面,我觉得我们中国啊,高中语文的教育其实是很好的,分析阅读的技能里边都有讲。什么找中心思想啊,找主题句啊,找关键词啊,这些我们在后面要讲到的东西,咱们高中都学了,但是我们调动积极性这个方面,我觉得每个老师应该好好好好的学学。我有个想法,中学的老师,要把自己从教书育人的这种尊贵位置上拿下来,不要再把自己端着,摆成一个师者的样子,你应该是什么呢?应该变成产品经理,教书育人这种东西,你稍微学学不就明白了吗?对吧,还有去学那么多?关键在于成为产品经理,理解这些学生们学习兴趣,他究竟这个痛点怎么样给他满足。然后基于这个痛点来研发自己的产品。比如说课程体系,或者说具体的一些体系,对吧,变成阅读方面的产品经理。这个一定是可以的。如果凡是说不行的,说什么体制问题啊,我觉得都是不负责任的老师,这是我的第一点反思。 第二点,关于大学的。关于大学的这个部分,我也有一个反思。就是论文写不出来。很多人论文写不出来。马上,过了年,马上就到了论文写作季了。论文写不出来,成天拖拖拖拖拖,拖个不停,为什么?分析阅读的能力肯定没有吧?书,你看不懂,是不是?而研究生阶段,书中已经说了,不要再学阅读技能了,你早该都具备了。这是作者对三种学习机制的说明。

    (五)如何评价作者

    最后,这一章,我要怎么评价作者?我读完基础阅读这一章,我的认定是,这一章的所有技能我都已经具备,并且是完整具备,很高水平的具备。所以我想评价一下作者。它是一个讲解阅读技巧的书,针对的对象是至少拥有了这个部分的一个阅读能力。所以这一篇的篇章很小,这个很正常的。那么在这个很小篇幅中,还要把阅读进行分层,我觉得特别不容易。这个就是刻意训练,因为我平时也会教别人刻意训练,这个点,我觉得特别不容易。 第二,我觉得作者平时不是一个搞基础教育的,他肯定搞的是难度更高一点的。对于这方面他描述的不多,但不能说明作者不懂,或者不清楚这里边的知识和方法。他虽然不讲,不说明他不知道,只是对他来说这个部分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外包给其他人,其他机构来做了。 最后,这个作者就是一个忧国忧民、死而后已,为自己心中的美国梦,高声疾呼,整个讲技术和讲方法的书。这么多页,一共就拿出简简单单的两页来说具体的主题内容,剩下的事,都是在苦口婆心的讲其他的东西。我也真是给他跪了。我觉得这个作者就是一个处于价值观导向的典范。啥叫“价值观”,就是他既认为阅读技术很重要,同时还还认为阅读技术的推广、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提升美国人整体素质这件事更重要。所以他在写书的时候不仅写技术,还要高呼,大家一起来努力,你可以用我的方法,我的方法可以帮你改进,巴拉巴拉,各种各样的。 好了那今天这两章的内容我们到此结束。大家听完了之后,给一点反馈,好吧?好,谢谢!再见。

  • 第二章 第二章
  • 第三章 第三章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